《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8篇】

时间:2022-08-04 来源:初中读后感 点击: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的文章8篇 ,欢迎品鉴!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1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而编写的一本普及读物。该书记录了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开始,直到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发展壮大过程。

  全书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等十章内容,系统、简明、准确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该书历时两年,十易其稿,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简明读本。

  近百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早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中国摆脱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境地,让人民彻底告别了“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基础,让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的推进,以40多年的时间,让中国跨越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实现“弯道超车”,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正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才不断抵达新的高度。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已在神州大地上传唱了70多年,不仅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也饱含着深厚历史底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曾有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先后登上过中国的政治舞台,但大都在大浪淘沙的历史潮流中销声匿迹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2

  在建党90周年这个神圣时刻,我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那光辉而又伟大的历程。90年的奋斗,90年勇敢而艰险的承诺。当再一次回首历史,我不禁想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90年历史的变迁对于共产党人不是序幕的结束,而是辉煌的开始。

  回首百年前那苍茫的时代,谁主沉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日出东方,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党用她那单薄的身躯,在那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在滚滚洪流中,我们党高举旗帜,国共携手,高歌北伐。在白色恐怖的血腥中,党没有被击垮,奋勇向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生死抉择中,党走向复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峥嵘岁月里,党进行了长征,犹如一次宣言,书写了她的成熟。面对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党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经历8年终于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洗血了百年的耻辱,建立了新中国。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全面建设的时刻来临了。党看清了一个事实,落后就要挨打,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建设起新中国来。这是一部曲折的探索史。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了,古老的中国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虽然其间出现了错误,走了弯路,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党在不断的实践中,以高度的智慧,纠正了错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茁壮成长。

  放下书,我依然不能释怀,仍旧回荡在那风雨的岁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我们会做好接班人的准备,开创中国的美好为来!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3

  历史像一碗汤

  历史像一碗汤,例如一碗鲍鱼排骨汤,你注意着要放多少排骨,是哪个部位的排骨,计算着是几头鲍,鲍鱼有几孔,放什么配料,洋参、石斛还有虫草花,但突然间你却发现,你就是这鲍鱼排骨汤里普普通通的一粒盐。

  有些时候,盐少了,就是汉初的休养生息,盐多了,有机会让某几颗盐当个陈胜吴广,但更多时候,就是这不咸不淡的汤里无人察觉的盐。

  这周看了吕思勉的《中国简史》,书里记:宋时司马光上疏:“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更有何可生之路耳。”

  在上周看的工作细胞BLACK里红细胞后辈说:“开什么玩笑?这种工作我已经受够了。”前辈拉起后辈的衣领说:“你给我记住了,新来的,我们红细胞在成熟阶段,就已经舍弃了普通细胞应有的细胞核、线粒体等一切细胞器官,九成的重量都被血红细胞占去,特化成了专门输送氧气的细胞,我们一生要循环20~30万次,每天都沿着相同的路径往全身循环送氧,这不是为了服从命令,因为除了送氧,我们就什么都不会了啊!”

  一句“不知舍此更有何可生之路耳”和“除了送氧,我们就什么都不会了”看得我浑身发抖。我喜欢看历史,不是为了以古鉴今或者求明白社会的真相,不过是为了借古人之口,让一颗普普通通的盐得以一窥统治阶级的悲欢喜乐罢了。我总有种奇怪的错觉,觉得时间并不是线性发展的,读历史的时候总认为所有的朝代,所有的时间都在平行地往前走,我就禅坐在唐朝的古寺里、跨骑在元朝的马背上、跪伏在清朝的玉阶下潇潇洒洒地过了一生又一生。但悲哀的是,历史里没有盐的故事,所以每当从历史里醒来,总不免怅然。

  但似乎盐的故事也渐渐成了一种研究的方向,正如吕思勉在第一章里写:“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呀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虽然盐不被察觉,但不管什么汤,总要有盐的。

  最后还是简要评论下这本书,逻辑清晰,读起来很流畅,一节一节篇幅也不大,很适合我这种门外汉,知道了不少之前不知道的故事(比如吴三桂原来是因为陈圆圆才引清兵入关),讲制度时挺详细,可惜记不住(例如什么卒更、过更和践更),有些缺点就是毕竟书是写于民国,有些思想比较落后,例如强调民族之间的差别,字里行间能感觉到对蒙古、满族的鄙夷。

  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在写近代史时的一种士大夫的自信,他总结时写“团结数万万的大民族,建立一个世界上第一等的大国;而文明进步,在世界上亦称第一等;这是地球之上,中华民国之外,再没有第二个国家的。”现在看来,虽然这样的自信可取,但或许史观可以放得再大些,中华民族也是这世界中的一个,其历史也是世界历史里的一支,总强调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或许也会成为负担。但在当年那个日军已然入侵东北,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这样的自信才能让中国人振奋。更难得的是,在中国尚且贫弱,风雨飘摇之际,他在全书的最后写的是:“以欧洲近世文明的发展,而弱小民族,遂大受压迫,国破、家亡,甚而至于种族夷灭。这种文明,到底是福是祸?至少在弱小民族方面论起来,到底是福是祸?实在是很可疑惑的了。此种病态的文明,岂可以不思矫正?要矫正它,非有特殊的文化和相当的实力,又谁能负此使命。中国人起来啊!”

  历史这碗汤,不论里面配料主要是鲍鱼排骨还是普普通通的盐,喝了总还是暖胃的。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养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仅有50多名党员一路成长、不断壮大,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能够让党员、干部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和艰苦历程,深刻领会和体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进历程,既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是一首气壮山河的精神赞歌。回溯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党员干部在体会历史情境、把握历史脉络中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蕴含着深邃智慧和无穷力量。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百年淬炼与探索中,我们党几经生死考验而浴火重生,历经磨难险阻而矢志不渝,在千锤百炼之下愈发坚韧,在担当奉献之中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谱写壮丽篇章。党的历史发展中蕴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是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重要动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凝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5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本月读书活动,我仔细阅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重温了我们党一百年来伟大而辉煌的奋斗历程,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贯穿着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的一百年中,如何不断克服困难,完善自己,保持自身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并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稳步前进,短短几十年,就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强国之列。这些经验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年轻的一代,学习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以及优良作风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学习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6

  当我合上这本《中国共产党简史》时,心中的激动溢于言表,满腔的感慨难以言说——人类的语言终究是有很大局限性,短短五百三十一页如何能够道尽这百年的沧桑与辉煌?如何能奏出这慷慨激昂的伟大乐章?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更体会不到前辈们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艰辛,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走的是先辈们铺好的康庄大道。所以,通过本书去回望党的奋斗历程,去感悟党的奋斗初心,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坚定信念,不仅“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而且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未来。

  这是需要我们用心感悟的指引书。从“井冈山驻地的燎原星火”到“天安门城楼的庄严宣告”;从“春天的故事”到“迈向新时代”。百年漫漫征途,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崇高精神。前有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三百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今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三百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贫困地区,一千八百多名党员将生命奉献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看懂了这段光辉历史,也就能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感悟了其中精髓,也就能锤炼过硬素质,如此便能呵护初心和使命,永葆鲜红色彩。“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认真学习党史,细学笃行,便能找准信仰的立足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坚定心中信仰。只要我们以党史为精神指引,用党史激励自己,就能更加爱岗敬业,增强工作中的担当责任意识,就能更好地践行初心、牢记使命。

  这是需要我们潜心学习的警示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党史,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便可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正面典型教育自己,以反面教材警醒自己,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端正立场,炼就一颗坚定的初心。反复潜心学习,就如同饮茶,唇齿留香,时时刻刻都能从党史中汲取信仰力量,时时处处都能警醒自己,将初心和使命铭记在心,见之于行,牢固树立知敬畏、存戒惧的思想,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关键时刻不犯迷糊。

  这是激励我们书写未来的请战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合上过往之书,眺望前方之路。今天我们是党史的学习者,但同样我们也是未来的续写者。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锻筋炼骨,同心协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7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艰辛辉煌的历程。从建党时只有50多个党员的弱小组织,发展成为具有9000多万党员、14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成就。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通过精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更加使我铭记历史、坚定信念、努力奋斗。
  一、百年党史是一部鼓舞人心的奋斗史,激励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日出东方到星火燎原,从生死攸关到宝塔指引,从进京赶考到艰辛探索,从继往开来到伟大复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顾100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学习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奋斗的历史,铸就信仰之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信仰,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执着,是对“可爱的中国”的深情呼唤,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学习党史,是一场唤醒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磨砺。每一个令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每一段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都在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通过精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为什么行、中国特色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政治三力”,做到“两个维护”。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二、百年党史是一部最为伟大的斗争史,教会我勇于担当敢于斗争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面对强大的敌人,依靠人民、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党和人民百年奋斗求索,开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通过学《简史》我认识到,毛泽东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一次次斗争的胜利,体现了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艺术、科学方法。“学党史”,要在“学”上下功夫。当前要立足“两个大局”,党将继续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新的历史伟大斗争,直面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勇往直前的斗争姿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到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同样要求我们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大局大势中把牢斗争方向、找准目标定位、增强信心决心,顺应斗争的特点和规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在变局中育新机开新局。作为新时代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做疾风劲草、炼烈火真金。要着力培养战略眼光、提升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争取战略主动,努力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
  三、百年党史是一部心系人民的光辉史,鞭策我立足本职学以致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最大的底气。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大公无私,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的默默付出,廖俊波甘做人民“樵夫”的实干作风,党史的字里行间,深刻回答着“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党史学习要求我们要在本职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总目标,齐心协力,奋发实干,展现作为。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积蓄奋斗力量,积极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要求,主动对标对表,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用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篇8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百年党史记载着我们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苦难而辉煌的奋斗史,凝聚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智慧,是全体党员干部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液、最好的清醒剂。党员干部要修好“党史”这堂必修课,常学常思、深学细悟、学用结合,从百年党史中坚定信念、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常学常思,保有真诚心,满饮绝对忠诚的信仰之“甜”。从战争年代短短28年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到和平年代脱贫攻坚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1800多名党员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一抹抹共产党员的个人“红”谱写一页页生动可人的鲜活“史”。党员干部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紧扣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硬功夫,补足精神之钙,铸牢信念之魂,把稳思想之舵。要以革命先烈先辈和先进典型为灯塔标杆,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不断赓续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血脉,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政治信仰,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深学细悟,保有敬畏心,品尝左右摇摆的教训之“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百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胜强,无数革命先烈先辈在黑夜里追寻光明,摸着石头过大河,探索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的正确道路。这其中既有民族独立、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也有左倾激进冒险机会主义、右倾保守投降主义的挫折教训。党员干部要深入触摸党史细节,吸取党史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细细品味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辛辣教训。要积极追寻党史足迹,把握党史脉络和历史规律,坚持“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把党的历史搞清楚,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把党今后要走的路搞清楚。

  学用结合,保有开拓心,历经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苦”。历史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是历史的延伸。我们既是党史的学习者,更是党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开拓者。党员干部要在党史与现实的结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经常学、深入学、反复学,坚持锚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进方向,深植厚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做好、实事做实,善做伟大事业中的螺丝钉、铺路石,把自己的涓滴之力汇入全党全国发展壮大的磅礴伟力之中。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胸怀,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劲头,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三牛”精神,披坚执锐、真抓实干,不断增强谋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续写和创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党史篇章。

《中国共产党简史》读后感【8篇】

http://m.dingsam.com/chuzhongduhougan/53530/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初中读后感热门文章

初中读后感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001号 返回顶部

读后感大全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