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与画家》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2-01-14 来源:初中读后感 点击: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黑客与画家》读后感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1】《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黑客与画家,书名正好击中我的兴趣点。不过这不是一本系统的著作,而是作者的一本文集,读了一半,没发现有什么封面上说的“离经叛道”的观点,基本都是老生常谈,还多少带着点鸡汤味。也许作者的一些“高见”这些年被广泛讨论,已不再让我们感到新鲜了。对初出校门立志从事软件研发或创业的学生应该有较大指导意义。不过继续读下去,发现也不完全如此,作者絮絮叨叨的平实的文字中,还是有一些虽然不够新鲜然而能促使人再次进行思考的内容,有些观点也并不局限于IT行业,而是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这里,说一个由本书及其作者而想到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很多优秀的专业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兴趣和眼界并不会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一个牛X的黑客或程序员,同时可能画得一手好画,一个在物理学方面颇有成就的专家很可能同时痴迷于哲学或音乐。而且这不是单纯的业余兴趣,而是和他的专业和外围知识的构成有关。总之他们兴趣会跨越自然科学、工程和人文艺术领域,他们自由选择他们想进入的多个专业领域,他们是幸运的。这样的人看世界时视野往往比较宽,看待事物更加客观理性,也更有趣。

     而另一些也很优秀的专业人士就显得不那么有趣,必须承认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是非常优秀的,然而他们习惯于只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最常见的表现是,一个学物理的认为只有物理学才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唯一的钥匙,其它的都等而下之,从事自然或实用科学的总是轻视甚至鄙视人文科学,反之亦然。这等同于用知识为自己建起了一道坚实的井壁,他习惯待在这个井里看世界。这其实涉及到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这里的知识一词具有宽泛的含义,不妨可以表述为记忆系统中一切可检索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眼界。知识可能给你光明,也可能蒙蔽你,其原因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程度有关,所以,我们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正有着这方面的考虑。可以说,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只著名的青蛙待的那口井,恰恰是用知识筑起来的。此为读此书之题外话。

【篇2】《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真正竞争软件设计的市场是新兴领域的市场,这里还没有人建立过防御工事。只要做出大胆的设计,由一个人或一批人同时负责设计和是实现产品,你就能在这里战胜大公司。微软公司自己一开始就是这样走向成功的,苹果公司和惠普公司也是如此。我觉得所有创业公司都是这样取得成功的。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浪费口舌做无谓的争斗。

  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保证开支小于收入。

  致富中的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小团体=可测量性,高科技=可放大性。

  要锻炼自己的设计感。

  一个操作所需要的代码越多,就越难避免bug,也越难发现它们。

  那些内核最小、最干净的编程语言才会存在于进化的主干上。一种语言的内核设计得越小、越干净,它的生命力就越强。

  我们将会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应用程序运行速度提升的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性能分析器帮助指导程序开发。

【篇3】《黑客与画家》读后感

  画家学画的方法是动手去画,而黑客学习编程的方法也是在实践中学习。保罗初学编程时还抱着书读,不过随后就放弃了,直接动手去干。

  画家学画必须要临摹,从大师的作品中进行学习,美术博物馆是他们最好的学校。而黑客则是通过观看优秀的程序来学习编程,研究它们的源代码,开源社区是他们最好的学校。

  一幅画是逐步完成的,先画轮廓、草图,然后填入细节,一步步臻于完美。在这一启发下,保罗领悟到「编程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允许动态扩展(malleable)。编程语言是用来帮助思考程序的,而不是用来表达你已经想好的程序。它应该是一支铅笔,而不是一只钢笔」。因此在编程中,过早优化(prematureoptimization)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黑客与画家》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http://m.dingsam.com/chuzhongduhougan/47810/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初中读后感热门文章

初中读后感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京ICP备15015001号 返回顶部

读后感大全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